宿迁经开区:绘就蓝绿交织的生态画卷
推窗见绿、鸟语花香,流水潺潺、鱼翔浅底……走进宿迁经开区,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。
“我们坚持用‘雷霆之势’治理顽疾,以‘绣花功夫’追求长效。环保‘闸门’必须严密合缝,最终的‘答卷’要书写在大地上,映照在蓝天里。”宿迁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局长晏明生的话,道出了这优美环境的由来。近年来,宿迁经开区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,牢牢锁定工业源、燃煤源、生活源、扬尘源、移动源五大关键源头,构建起目标清晰、重点突出、措施精准的全方位精细化治理体系。截至9月16日,宿迁经开区PM2.5平均浓度降至34.9微克/立方米,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77%。
精准治污,实现经济生态双赢
作为降碳“主战场”,宿迁经开区的企业绿色转型步伐坚定。在江苏华兴玻璃有限公司,一套高效的脱硫脱硝除尘系统持续运转,烟气经深度净化后实现近零排放。通过实施烟气治理改造,江苏华兴玻璃有限公司单位烟气排放量以及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显著降低,成为全区超低排放的标杆企业。
在挥发性有机物(VOCs)治理方面,宿迁经开区也实现了从“大水漫灌”到“精准施策”的转变。今年以来,宿迁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组织对涉VOCs企业全面“把脉问诊”,形成问题清单,并为重点排污单位量身定制“一厂一策”治理方案。在某企业涂装车间,密闭喷房替代了原有的开放式作业,环保设施将有机废气高效转化为无害物质。该企业车间主任算了一笔经济账:“改造后不仅彻底消除了异味,产品合格率还提升了2个百分点。加上政府补贴和节能收益,预计两年内即可收回投资成本。”这一“环保即效益”的实践,正在宿迁经开区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。
此外,宿迁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以“环保绩效分级”为抓手,通过政策宣传、标杆观摩、技术帮扶等一系列措施,有效激发企业“争优创绿”的内生动力。
以绿促美,绘就宜居生态画卷
秋日的古楚公园树影婆娑、花香四溢,蜿蜒的慢跑道上,居民悠闲散步;绿意之中,瑜伽爱好者舒展身心。“这里满目皆绿,就像天然‘氧吧’,来散步特别舒服。”家住古楚名苑小区的张女士赞叹道,“今昔对比鲜明,充分体现了政府厚植‘绿色家底’、描绘‘生态画卷’的坚定决心。”
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”,绿色发展成果正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。近年来,宿迁经开区将公共空间治理与环境质量提升、经济发展、低效用地盘活有机结合,积极稳妥推进低效用地处置。同时,充分利用边角地、闲置地等小微空间,通过“拆墙透绿、见缝插绿”,激活城市绿化的“神经末梢”,打造了一批“家门口”的绿色“微空间”,使“被遗忘的角落”焕发新生机。
生态育人,创新环保教育模式
“看,它们进食的样子多可爱!”9月15日,在宿迁经开区第一实验学校的松鼠乐园,学生们正利用课余时间,观察松鼠觅食、嬉戏的身影。这座由学生、教师、家长共同设计并利用工程废弃材料搭建而成的乐园,不仅是观赏区,更是生态文明教育的“活教材”。“学生们通过亲手改造废弃物品,不仅学会了资源再利用的方法,还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。”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如今,松鼠乐园已成为校园里最受欢迎的生态角。生态文明教育,正藏在每一双观察松鼠的眼睛里。”
加强生态文明教育,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。宿迁经开区第一实验学校地处宿迁经开区的企业聚集区域,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议题,该校积极启动“生态代表项目行动”,开发《基于五育融合的润泽生态课程》,推动生态思政、生态语文、生态美术、生态劳动等一系列“跨学科项目式学习”。
在今年2月底,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公布的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中,宿迁经开区第一实验学校老师主持的《“无废校园”背景下生态劳动教育实践探索》课题成功立项(全省仅6所学校课题入选)。该校相关育人实践被中国环境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,成为区域内外生态文明教育的标杆。
以“两山”理念为指引,宿迁经开区不仅在蓝天保卫战中打出“组合拳”,更在产城融合、生态教育与绿色转型之间找到平衡点。一幅经济与生态相协调、城市与自然相融合的现代化图景正在宿迁经开区徐徐展开。蓝天“常驻”、气质“焕新”,宿迁经开区正以不断攀升的“生态颜值”和“发展品质”,书写新时代的绿色答卷。(记者 黄星月)
[责任编辑:]
- 2025-09-23宿迁经开区:绘就蓝绿交织的生态画卷
- 2025-09-17中国农垦经贸流通协会乡村振兴“头雁”分会正式成立
- 2025-09-17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
- 2025-09-17兴安盟再添“农业重器”!水稻分中心正式揭牌
- 2025-09-17浙江安吉:桑蚕文化进校园
- 2025-09-15田间药飘香 振兴“有良方”
- 2025-09-14泰安市新泰黄山楂迎丰收 一路“南下”甜透南方市场

要闻推荐
图片精选
热点文章
精彩阅读